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77|回复: 0

别让过度负责,拖垮你的工作

[复制链接]

3367

主题

34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2969
发表于 2024-5-16 01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别让过度负责,拖垮你的工作

关于工作热门帖子——

为什么我那么能干,还总是受气?#

帖主抱怨说:我在公司兢兢业业,各团队的工作都帮忙,每个人的感受都考虑。

谈合作、跟进度、复印资料、整理文件……事事操心,事事都要经手。

可是到头来,评优评先不考虑我,升职加薪更没我的份儿。

帖主的这种遭遇想想就令人气愤:他干了这么多凭什么不受重视?

有位网友的回答,可谓一针见血。

他说:你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,却没有天大的本事。

你看上去是责任心强,实际上是缺乏边界感,分不清里外主次。

很可能忙活半天一点绩效没有,而所有辛劳也都成了不值钱的打杂。

每个人的精力都极其有限,无目的地乱忙只会分散我们的能量。

工作中要学会聪明地做事,这样努力才有意义,付出才有回报。

01、职场上最惨的人莫过于过度负责的人

生活中,很多人天生一副热心肠,谁的忙都想帮。

可这份善意一旦在工作中把握不好,就只能连累自己。

一味付出,且不说他人是否领情,自己还会出力不讨好。

刚毕业那会,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,张哥就给我上了一课。

张哥是审计师,能力出众,称得上一等一的业务能手。

但他最大的特点,还不是业务强,而是特别爱操心。

他见不得人犯难,今天帮实习生解围,明天帮小助理背锅;

他有求必应,一会儿帮李姐核对财务报表,一会儿替小刘出审计报告。

他什么都上心,哪怕饮水机没水、打印机没纸这种小事都要亲力亲为。

后来,领导怕他耽误正事,就把一些小活分了出去。

其中,有一家小公司的合规性审计分到了我们实习组。

这项工作没什么难度,我们几个完全可以搞定。

但张哥却不放心,隔几分钟就跑过来看一眼。

结果一来一回中,他漏接了贵宾客户的电话,导致公司损失了一大单生意。

张哥过意不去,主动提了离职,而领导竟也没有挽留,直接签字让他走人了。

我们都替张哥惋惜,但之后的一次例会上,领导却点醒了大家。

他说:“小事一件不落,大事一件不做。这样的人,不是责任心强,而是责任心过度。”

在职场上过度负责,其实就是介入他人的领地,背负别人的因果,无底线地透支自己。

为了快速出方案,同事的活你抢过来做,即使通宵熬夜也在所不惜;

为了让领导满意,你跨部门跨岗位协调,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。

做什么都紧绷着神经,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,哪还有精力去创造价值。

到最后,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升职,自己却只混了句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”。

所以要牢记,工作中最忌操心太多,手伸得过长。

02、聪明的职场人从不瞎操心

前几天,朋友和我聊起他的一些经历。

他说找工作时,父母一再叮嘱他到了单位一定要抢着干活。

于是他刚入职就主动加班,各个团队打杂,从不计较时间和报酬。

可结果呢,在基层干了七八年,职位没动一下,工资没涨一分。

他向一位前辈诉苦,别人却反问他:“你有一样拿的出手的成绩吗?”

这句话,一下子点醒了朋友,让他明白这些年的努力真是用错了地方。

之后,他迅速调整了工作策略,无关紧要的事不管,他人负责的事少问。

而后静下心来学业务练技能,结果两年不到他就调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。

古希腊城邦中,有句流传千年的谚语:“做自己的事,少管别人。”

而这个原则,同样适用于职场。

如今社会分工清晰,我们只需做好本分,就能顺利开展工作。

还看过一个故事。

42岁的沃尔特,是一家药企的中层管理员,算是个典型的“工作狂”。

一天处理几十份邮件,做四五个方案,对接十几个经销商,连节假日也不休息。

只是这些活并非他职责所在,他的主要工作,一直是管理。

但因为整天瞎忙,沃尔特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塌糊涂。

团队纪律松散,工作氛围低沉,迟到早退成了员工们的常态。

到了年底,他的团队在考核中排名倒数,气得大老板指着他鼻子骂。

沃尔特懊恼极了,开始转变工作模式。

他先是请了几天假,斩断一些琐事的牵连,后又制定了最新的管理方案。

他上网课,看书,请教前辈,钻研心理学,做了十足的准备。

之后复工,他找员工谈心,明确自己的要求,公示了奖惩办法。

很快地,管理工作就步入正轨,沃尔特也重新得到了上司的认可。

其实,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同事。

他们话不多说,活不多揽,不会忙前忙后,却能在工作中实现一个个突破。

职场上最大的清醒,莫过于拒绝自己不擅长的事,放下把一切干好的执念。

把力气往回收,做好该做的,这种克制才是职场人应具备的素养。

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,人会趋于一种平庸。

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,人反而能迅速成长。

03、真正的高手只打造核心竞争力

很认可企业培训师章义伍的一句话:

“真正厉害的人,追求的不是完美,而是卓越。”

这些人非但不完美,反而有明显的缺憾,但在某一领域却拥有不可替代的特长。

而这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,才称得上真正的职场精英。

那应如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呢?

商业教练帅健翔在著作《优势成长》中,给出过几点建议。

今天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帮到你。

1、给自己“两个暗示”

第一个暗示,搞清楚自己是“哪块料”。

铁杵能够磨成针,木柱就只能磨成牙签,但放对了地方,铁针牙签都有用。

第二个暗示,有“天生我材”,也必有“天生我不材”。

看到自己“能”的同时,也要看到自己的“不能”。

具体来说,要问自己3个问题:

公司最需要哪类人才?我对此能提供什么价值?离开平台,我还能拿什么和别人拼?

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,聪明人只在优势上努力。

而两个暗示, 就是为了让你发现自己的优势,找准事业发展方向。

2、深度工作,专心致志

俞敏洪在演讲中说:当一个人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时,他的智商会有所下降。

但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时,大脑回路会高速运转,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更敏锐。

你的精力越集中,思考越深入,做事的效率就会越高,也越容易创造价值。

但深度工作不是蛮干,是在合理规划下,把个人能量发挥到最大化。

比如,将一天的时间分成几部分,先处理要事,而后干一些次要的,累了就做点琐事放松一下。

比如,规定自己上午9点到11点进行高效工作,而这个习惯要雷打不动,不可懈怠。

再比如,工作时,远离手机,拒绝闲聊,尽可能地屏蔽外界干扰,沉浸式地做事。

深度工作,其实是横向找准方向后的纵向深耕。

3、长期主义,发挥时间效用

找准自己的天赋,又能安下心来钻研,之后便需要我们坚持住。

发挥时间的复利效用,“发大愿,迈小步,走远路,磕长头”。

不停顿,也不着急,在日积月累中踏实前行,让所有努力聚成合力。

最终,时间将叠加着你的天赋、经历、运气,回馈你最想要的东西。

任何事,短时间内都很难奏效。

职场上佼佼者,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
有这么一句话:

你没有必要次次成功,你只需要成功一次。

你也没有必要样样精通,你只需要精通一样。

你不必一天做100件事情,让自己很感动。

你要只做一件事,就能做到100分。

在优势上努力,打造核心竞争力,才是最顶级的强者思维。

04

职场上曾经很推崇“木桶理论”。

意思是,一个桶装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,所以要想盛满水,必须把短板补齐。

然而在实践中,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是个悖论,因为没有人可以成为全能。

所以,职场上又衍化出一个“新木桶理论”。

只要你有一块长板,并把长板发挥到极致,你就会有立足之地。

当下是个体崛起的时代,人没必要成为一个桶,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长板。

然后,拿自己这块足够长的板,和其他同样高度的板,组成一个桶。

也就是说,你要用你最厉害的地方,和同样厉害的人进行分工协作。

在共赢中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,成为这个协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就像任正非说的:

“我只想做好我这块长板,然后再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,这样就是一个高桶了。”

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才能,更要认识自己的极限。

承认自己的局限,便不会在工作中面面俱到事事担责。

认清自己的才能,再长久地深耕,才会具备绝对优势。

作者 | 瑾山月
主编 | 阿医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觉醒家园

GMT+8, 2024-6-2 14:45 , Processed in 0.029598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